q mi ci 苣荬菜
[qǔ mǎi cài] 苣荬菜 (菊科苦苣菜属植物) 苣荬菜(学名:Sonchus arvensis L.)是菊科,苦苣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。根垂直直伸,茎直立,高可达150厘米,有细条纹,基生叶多数,叶片偏斜半椭圆形、椭圆形、卵形、偏斜卵形、偏斜三角形、半圆形或耳状,顶裂片稍大,长卵形、椭圆形或长卵状椭圆形;头状花序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状花序。总苞钟状,苞片外层披针形,舌状小花多数,。瘦果稍压扁,长椭圆形,冠毛白色,1-9月开花结果。 苣荬菜全球分布。中国陕西、甘肃、宁夏、新疆、福建、湖北、湖南、广西、四川、云南、贵州、有分布。生长在海拔300-2300米的山坡草地、林间草地、潮湿地或近水旁、村边或河边砾石滩。 苣荬菜以全草入药。有清热解毒,利溼排脓,凉血止血之功效。 中文名:苣荬菜 学 名:Sonchus arvensis L. 界:植物界 门:被子植物门 纲: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:合瓣花亚纲 目:桔梗目 科:菊科 亚 科:舌状花亚科 族:菊苣族 亚 族:莴苣亚族 属:苦苣菜属 种:苣荬菜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。根垂直直伸,多少有根状茎。茎直立,高30-150 portant;>厘米,有细条纹,上部或顶部有伞房状花序分枝,花序分枝与花序梗被稠密的头状具柄的腺毛。基生叶多数,与中下部茎叶全形倒披针形或长椭圆形,羽状或倒向羽状深裂、半裂或浅裂,全长6-24厘米,高1. 5-6厘米,侧裂片2-5对,偏斜半椭圆形、椭圆形、卵形、偏斜卵形、偏斜三角形、半圆形或耳状,顶裂片稍大,长卵形、椭圆形或长卵状椭圆形;全部叶裂片边缘有小锯齿或无锯齿而有小尖头;上部茎叶及接花序分枝下部的叶披针形或线钻形,小或极小;全部叶基部渐窄成长或短翼柄,但中部以上茎叶无柄,基部圆耳状扩大半抱茎,顶端急尖、短渐尖或钝,两面光滑。 头状花序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状花序。总苞钟状,长1-1-5厘米,宽0.8-1厘米,基部有稀疏或稍稠密的长或短绒毛。总苞片3层,外层披针形,长4-6毫米,宽1-1. 5毫米,中内层披针形,长达1.5厘米,宽3毫米;全部总苞片顶端长渐尖,外面沿中脉有1行头状具柄的腺毛。舌状小花多数,。瘦果稍压扁,长椭圆形,长3.7-4毫米,宽0.8-1毫米,每面有5条细肋,肋间有横皱纹。冠毛白色,长1.5厘米,柔软,彼此纠缠,基部连合成环。花果期1-9月。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300-2300米的山坡草地、林间草地、潮湿地或近水旁、村边或河边砾石滩。 分布范围 分布于陕西(沔县)、甘肃(平凉)、宁夏(银川)、新疆(乌鲁木齐、塔城)、福建(连城)、湖北(竹溪)、湖南(龙山)、广西(百色)、四川(南川、泸定、峨眉、成都)、云南(昆明)、贵州(平坝、望谟)、(察隅、聂拉木)。几遍全球分布。 主要价值 苣荬菜以全草入药。春季开花前采收,鲜用或晒乾。苣荬菜性苦,寒。有清热解毒,利溼排脓,凉血止血之功效。有抗菌,降血压,降胆固醇,抗肿瘤,保肝作用。主治咽喉肿痛,疮疖肿毒,痔疮,急性菌痢,肠炎,肺浓疮,急性阑尾炎,,衄血,咯血,尿血,便血,崩漏。内服: 煎汤,9-15克,或鲜品30-60克,或鲜品绞汁。外用: 适量,煎汤熏洗或鲜品捣敷。 免责声明:本资料来源于网络,如果侵犯了你的版权或其他权利,请通知我及时删除。